栏目导航
励志文化
开拓人脉的“六度分隔”理论, 很实用的,你不妨试试!
发布时间:2022-11-21 阅读数:
1967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想要描绘一个联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做了一个著名的连锁信实验。他招募一批志愿者,随机选出其中300多名,请他们邮寄一个信函。信函的最终目标是米尔格兰姆指定的一名股票经纪人。由于几乎可以肯定信函不会直接寄到目标,米尔格兰姆就让志愿者把信函发送给他们认为最有可能与目标建立联系的亲友,并要求每一个转寄信函的人都回发一个信件给米尔格兰姆本人。出人意料的是,有60多封信最终到达了目标股票经纪人手中,并且这些信函经过的中间人的数目平均只有五到六个。也就是说,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六个人。这就是著名的“六度分隔”假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然而,在近40年的时间里,米尔格兰姆的理论没有得到过严谨证明,但是却实实在在影响着大众的生活和社会人脉网络。有这么一个故事:
几年前一家德国报纸接受了一项挑战,要帮法兰克福的一位土耳其烤肉店老板,找到他和他最喜欢的影星马龙·白兰度的关联。结果经过几个月,报社的员工发现,这两个人只经过不超过六个人的私交,就建立了人脉关系。原来烤肉店老板是伊拉克移民,他有位朋友住在加州,刚好这个朋友的同事的女朋友在女生联谊会有一位结拜姐妹,这位结拜姐妹是电影《这个男人有点色》的制作人的女儿,而马龙·白兰度主演了这部片子。
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的登肯·瓦兹主持了一项最新的对“六度分隔”理论的验证工程。166个不同国家的6万多名志愿者参加了该研究。瓦兹发现,通过电子邮件,从志愿者到达目标的过程,平均也只要经历6个人左右。
其实,人脉网络、社会网络并不高深,它的理论基础正是“六度分隔”。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就能同世界任意一角建立起联系,成为一个小世界。很多时候,你苦苦寻觅的人脉资源就掌握在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手中。

《诸葛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