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纵横家文化

国学研究:儒释道本一家、好像一株红莲花

发布时间:2020-04-22    阅读数:

阿弥陀佛。儒释道是一家,宗教团结最重要。

                        ------ 诸葛长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儒释道文化构成了中华文化的中坚力量。

    现在很多有奉献精神的中华儿女,纷纷投入到弘扬国学儒释道的大潮中。

    像陈大惠、蔡礼旭等更是舍身为文化,把自己奉献给国学传统文化。

    我们感恩这些默默奉献的人。他们功德无量,是中华文化的脊梁。


    儒释道本来是一家,都是劝人行善积德、积极向上的好文化。

    我们感恩佛家释迦牟尼佛、道家老子、儒家孔子,感恩他们创造的高智慧文化。感恩古今高僧大德、道家仙人、儒家圣贤为中华文化作出的突出贡献。

    而佛家的《心经》、《金刚经》、《地藏经》、《华严经》、《法华经》《了凡四训》等经典,道家的《道德经》、《清静经》、《太上感应篇》等经典,儒家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周易》、《弟子规》、《孝经》、《三字经》、《菜根谭》、《增广贤文》等经典,更是让人们智慧飞跃。

    诸葛长青研究国学认为,儒释道文化核心都是劝人向善、精进修行、提升自我、造福社会的,所以本质上是一致的。


    去过少林寺的有缘者,都会知道少林寺有“三教合一碑”。

    这座“三教合一碑”即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

    此图从整体上看是一位和尚的图像,也就是佛教的代表。

    正面形象代表的是释迦牟尼。

    左侧头戴方巾者为儒教的代表,即孔子。

    右侧头后挽个发髻的则是道教的图像,即老子。

    三教共存一碑,一片圆融。这三个头像合在一起,加上合肩、合上身,浑成一体,两手捧“九流混元图”,构成佛、儒、道三教及“九流”的“混元三教九流图”。
    “三教合一碑”即是“混元三教九流图赞碑”碑文曰:
    佛教见性,道教保命,儒教明伦,纲常是正。
    农流务本,墨流备世,名流责实,法流辅制,
    纵横应对,小说谘询,阴阳顺天,医流原人,
    杂流兼通,述而不作。博者难精,精者未博。
    日月三光,金玉五谷,心身皮肤,鼻口耳目。
    为善殊途,咸归于治。曲士偏执,党同排异。
    毋患多歧,各有所施。要在圆融,一以贯之。
    三教一体,九流一源,百家一理,万法一门。
    诸葛长青看了很是赞叹这些高人的碑文,说透了万法归一,说透了儒释道,说透了文化渊源,令人赞叹。

    “三教”是佛道儒三教。佛家坐红莲,道家着青衣,儒家隐秘遁形似白藕。


   嵩山是儒释道共处的圣地之一,也是三教合一体现最为完美的地方,其宗教文化各具特色。在嵩山的三教圣地中,以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嵩阳书院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我国儒学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嵩山大法王寺建于东汉时期,是中国佛教寺院的发祥地之一,少林寺是中国佛教的禅宗祖庭,佛教文化独领风骚;中岳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道教庙宇之一,踞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嵩山,儒释道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道教全真派的始创人王重阳说:

    儒门释户道相通,三教从来一祖风。
    红莲白藕青荷叶,三教原来是一家
    莲花是红色---代表佛教;

    荷叶是青色---代表道教;

    藕根是白色---代表儒教。

    三者形象虽各不相同,而实际却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儒释道三家就如同红莲、白藕、青荷叶一样,皆为一家之血脉。

    诸葛长青认为,仔细思考,儒释道的确如此啊。儒释道本一家、好像一株红莲花。时时刻刻不分离啊。


    此外,有善知识总结了儒释道文化融合的历史:

    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思想,初起唐。三教讲论,虽肇始于北周武帝时,然直至唐代始以儒、佛、道三教名流论难为风尚,并渐由论难而趋于融汇调和。罗香林《唐代三教讲论考》一文,通过对唐代三教讲论的具体考察,指出三教归一之旨,在唐代"久已普遍朝野"。

   (1)三教讲论导致了学者以释道义理解释儒家经义,从而促进了儒家思想的转变。显然,宋人理学,唐人已开其先绪。

   (2)至宋,宋儒周敦颐辈援佛入儒,革新儒学,形成理学。这已为学术界公认的事实。

   (3)及明,尤其是晚明,三教合一的思想更成一代思潮蔚为风气。 

    关于明代三教合一思想的研究,中外学者已有部分的研究成果。日本学者荒木见悟在《明代思想研究》、《明末宗教思想研究》二书中,专以管志道、林兆恩、屠隆三人为个案,考察明末儒、佛、道三教的调和思想。诸葛长青研究发现,一代儒学大师王阳明也是研究佛家、道家、儒家的大师。

   (4)而岛田虔次更是通过对晚明士大夫生活与意识的勾勒,以说明三教合一思想对士人生活的部分渗透。

   (5)柳存仁著有《明儒与道教》、《王阳明与佛道二教》等文。比较系统地厘清了明儒与佛、道二教之关系。而李焯然对明代著名学者焦的三教观所作的个案分析,无疑更有助于理解晚明三教合一思想的深入人心。

    (6)明代儒、佛、道三教合流,是以儒家学者为中心,并由众多名僧、方士参与其间,互相交游,互为影响,最终导致佛、道的世俗化以及儒学的通俗化。本文与前人研究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将思想史或宗教史的课题,以社会史的角度加以考察,亦即通过综合剖析明儒三教合一之论,或者来自佛、道人士的对此论的响应,以阐明这种观念对晚明思想、文化的深远影响,以及在明代士人和民间生活层面所烙下的种种印记。

    (7)到了清朝,儒释道文化融合进一步飞跃,顺治皇帝,从道家进入儒家,后来进入佛家;乾隆皇帝,先儒家、后道家、最后研究佛家.....曾国藩被称为近代圣人,备受毛泽东赞叹。而曾国藩、毛泽东都是儒释道的大成研究者。

     (8)到现在,中华文化日渐繁荣,南怀瑾等国学大师更是精通儒释道的大师,儒释道文化思想,时刻融汇人们生活之中。诸葛长青发现全国各地出现了儒释道文化大繁荣的前奏,各个地方许多仁人志士,都投入到弘扬国学儒释道的大潮中。诸葛长青认为,儒释道繁盛之时,中华振兴之日。

    祝愿我们的祖国文化繁荣、国泰民安、人民幸福,早日实现中国梦。

     祝愿我们的儒释道国学文化,弘扬世界,造福苍生,普度天下有缘人。

                         (本文及图片参考网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东方琉璃药师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虚空藏菩萨。

    福生无量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耶稣基督。穆罕默德。
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三界十方一切神仙。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

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

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诸葛长青


 智慧山上修五行,诚心儒佛道商兵。道德仁义礼经纬, 千秋大业是为踪。
 静动阴阳天地理,八卦乾坤运在胸。 古今圣贤心头坐,积善成德惠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