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明灯国学院

纵横家文化

健康养生之道:佛教御心术与养生

发布时间:2020-04-28    阅读数:

健康养生,要从养心开始。心态平和,是健康的重点。

---- 诸葛长青


    人生路上,健康养生十分重要。


    健康养生,内心平和十分关键。


    儒释道都十分注重内心平衡。


    佛教文化也是主张从内心入手,让人看透人生,开悟智慧,内心平和。


     诸葛长青认为,平时多看一些儒释道经典,多做做孝敬父母、放生、施食等善德事业,会促进内心平和。


    佛教认为,人心如猿猴,四处攀缘,妄念纷飞;御心如牧牛,须时时看护,以免犯人苗稼。


    释迦牟尼佛是烦恼全断,举止安祥,心如止水,所以被当时人尊为佛陀(觉者)、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佛祖释迦牟尼佛说法49年,传下来许多调御人心,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的理念与方法,以至后人有“世上好语佛说尽”之叹。


这也是人们说佛家有八万四千法门的来历。


    心理的调节与平衡,对于人的健康与长寿至关重要。


但天灾人祸、际遇穷通、人情冷暖乃至平时的感官不适、言语冲突、举止违顺等等,都可能使人产生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绪,导致心理失衡,久而久之,就会对人的身心造成实质性病变或损害。    


特别是当代,社会转型,人们生活节凑加快、物欲横流、行为失范、道德沦丧的现象增加,使相当多的人包括许多儿童少年患上种种的心理疾病。


所以懂得和善于调御自心,是人们安身立命、延年益寿的关键。


    御心术涉及面甚广,各个宗教和各种学派都有自己的御心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儒、释、道三家中,向有儒家治世、道家治身、佛家治心的界说,可见佛教以调御人心见长。


    诸葛长青认为,繁忙的生活工作中,大家可以抽时间阅读儒释道经典,让自己的内心平和下来。


    佛教认为,人心如猿猴,四处攀缘,妄念纷飞;御心如牧牛,须时时看护,以免犯人苗稼。


释迦牟尼佛是烦恼全断,举止安祥,心如止水,所以被当时人尊为佛陀(觉者)、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


他说法45年,传下来许多调御人心,使人转恶为善、转迷为悟的理念与方法,以至后人有“世上好语佛说尽”之叹。


    御心的关键在于开发、增长自心本具的智慧。


    何为修行?诸葛长青认为,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回归正路的方法。


    管好自己的内心,就是修行的过程。


    如何管住自己的心?


    诸葛长青建议,多看儒释道经典,多做孝亲尊师、感恩、放生、施食等善事,多对人生进行观察思考,多看高僧大德、善知识、圣贤智慧,时刻提醒自己“去掉贪嗔痴”“灭掉杀盗妄淫酒”,使自己始终保持清净状态。


    佛教将智慧分为闻思修三种,通过看经诵经,听法师或善知识讲经说法,以增长闻慧;


在此基础上须结合生活,如理思考,加深认识,是为思慧;


有了思慧后还须如法修行实践,使自己的身、口、意三业清净,亲证宇宙真实之理,契合佛智,是为修慧。诸葛长青认为,佛教修行定心十分重要。


    佛教御心的方法极多。一般是由粗到细,先遵守一些基本的行为规范,如五戒十善等。


接着则应修习禅定,如诵经念佛、打坐参禅等,使自己心不旁鹜,定于一处。


进一步则须深入禅观(冥想),依佛理用智慧,破析潜意识中的迷惑和贪瞋痴等烦恼、执著。


    从养生角度来说,御心术的基本要求是要对现实中的各种逆顺境界有正确的认知,外不受恶语、谣言等不良资讯的蛊惑,


内不受负面情绪的左右,从而能保持理性的良好的心态,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佛教御心术对当今的心身医学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日本身心医学家池田次郎的名著《自我分析》中说“近年来,欧美的心理疗法学者和专家们关心重视起东方宗教的祈祷、参禅等活动的医疗价值,把佛教的慈悲、智慧及‘无心’的锻炼引入心身疗法。”


    应用科学方法测量坐禅时脑电波图、脑血流图及其它内脏功能的变化,发现与“入静”状态极为相似,表明心态十分平静。佛教祈祷时也是一种精神统一的“入静”状态,可以起到净化心灵的良好作用。


    近代心身医学家们设计的多种心身疗法,如精神分析疗法、自我暗示疗法、渐进松弛疗法、自律训练法、森田疗法、形象控制疗法等,都是提供一种有效调控自心的技术,锻炼人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以一种明智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应付生活中不可回避的矛盾。


其原理和方法大多脱胎于佛教禅定、瑜伽,具体方法从放松身体、调息、观想某种形象入手。


    佛教御心术完全可以走出寺院,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


唐代的无际禅师曾为世人开了一付著名的《心药方》,


他说:“凡欲齐家、治国、学道、修身,先须服我十味妙药,方可成就。


诸葛长青认为,人生需要坚守自己的做人之本:


    何名十味?慈悲心,一片;好肚肠,一条;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老实,一个;阴骘,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此药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盆内研碎。


三思为末,六波罗蜜为丸,如菩提子大。


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用和气汤送下。果能依此服之,无病不瘥。


    切忌言清行浊,利己损人,暗中箭,肚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七件,速须戒之。


    以前十味,若能全用,可以致上福上寿,成佛作祖。若用其四五味者,亦可灭罪延年,消灾免患。各方俱不用,后悔无所补,虽扁鹊卢医,所谓病在膏肓,亦难疗矣;纵祷天地,祝神明,悉徒然哉。


况此方不误主雇,不费药金,不劳煎煮,何不服之?


偈曰:


    此方绝妙合天机,不用卢师扁鹊医。

    普劝善男并信女,急须对治莫狐疑。


    可见佛教御心术总的精神是要人存好心,说好话,办好事,做好人。


说到这里,我又联想到当代洪绍光教授推介的《养心八珍汤》,它与无际禅师开的《心药方》有异曲同工之妙,或许正是从中借鉴过来的。


虽然如此,它可能更切合当今人的认知和心态。


他说:


    “人的幸福,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因此我们要做到心态平衡,养心八珍汤那是真正健康心灵的八珍汤、八味药。


    第一味药:慈爱心一片,对世界充满爱心。这个人如果对世界不充满爱心,那这个人做不好人。


    第二味药:好心肠二寸。一个人对世界充满爱心又善良,肯帮助人。


    第三味药:正气三分。人都要有正气。


    第四味药:宽容四钱。宽容比正气要多。


    第五味药:孝顺常在。我们做老年幸福组调查,影响老年人幸福最主要的因素不是金钱、地位,而是有一个孝顺的子女在身边。


    第六味药:老实适量,人也不能太老实,太老实变傻子也不行,老实须看情况适量掌握。


    第七味药:奉献不拘。


    第八味药:回报不求。把这八味药放在“宽心锅“里炒,文火慢炒,不焦不躁,就是慢慢经常思考,还须放在“公平钵”里研,精磨细研,越细越好,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事要三思而行,


还要淡泊宁静,梧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清风明月,早晚分服,可净化心灵,升华人格,荣辱不惊。”


    据说“养心八珍汤”有六大功效:


    第一,诚实做人;第二,认真做事;第三,奉献社会;第四,享受生活;第五,延年益寿;第六,消灾去祸。


    我想这是说,一个人既要奉献社会,还要会享受生活。


这里的享受是指人需要更多的业余爱好,知识面宽一点,有越多的业余爱好,那么他的心理越容易平衡。


当然,如果掌握一些佛教知识,多一点佛教智慧观照,那就不仅是一时的心理平衡,而是渐渐变得气定神闲、超凡脱俗,凛然而有出尘入化之妙了。(摘录自佛旅网)


 (诸葛长青老师弘扬传播国学传统文化,所有文章都可以转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东方琉璃药师佛。南无弥勒佛。
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地藏王菩萨。南无虚空藏菩萨。
南无除盖障菩萨。南无灵吉菩萨。南无韦驮菩萨。

福生无量天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耶稣基督。穆罕默德。
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三界十方一切神仙。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
青除灾金刚。辟毒金刚。黄随求金刚。白净水金刚。
赤声火金刚。定持灾金刚。紫贤金刚。大神金刚。
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
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诸葛长青


 智慧山上修五行,诚心儒佛道商兵。道德仁义礼经纬, 千秋大业是为踪。
 静动阴阳天地理,八卦乾坤运在胸。 古今圣贤心头坐,积善成德惠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