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纵横家文化
中华民族保护神:妈祖娘娘
发布时间:2020-05-19 阅读数:
妈祖娘娘,中华民族保护神。保护中华民族幸福安康。
----- 诸葛长青
中华民族很多保护神。
妈祖娘娘是其中一位杰出的女神。
妈祖原名叫林默娘,自幼慈悲,潜心学习道术、医术,奉献自我、造福苍生、救助民众,被赤脚大仙推荐给天庭,后被玉皇大帝、王母娘娘敕封为神。
妈祖,是以中国东南沿海为中心、包括东亚等地区信仰的海神,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
妈祖的真名为林默,又称默娘,诞生于宋建隆元年(960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九月初九逝世。
因林默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便尊其为海神,立庙祭祀。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终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
中央电视台曾经播出关于妈祖的电视剧《妈祖》。
《妈祖》是一部反映妈祖生平祖事迹的神话励志剧,以广泛流传的30多个妈祖民间传说为素材,力求还原一个可敬,可亲,可爱的圣贤妈祖形象,展示博大精深的妈祖文化,传扬以妈祖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海洋文化。
有缘者可以搜索看看这部《妈祖》电视剧,看了之后,会对妈祖娘娘、道教文化等有深入了解。
诸葛长青认为,靠海的沿海地方如果建立妈祖娘娘庙、建造妈祖娘娘神像、供奉妈祖娘娘,祈求妈祖娘娘保佑,可得到护佑。
历朝历代朝廷都祭祀妈祖。
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往返都祭祀妈祖。正是得到妈祖娘娘保佑,圆满完成七下西洋航海成功。
郑和与王景弘每次出洋前,都要祭奠天妃,顺利返航后更要祭谢女神。
据郑和与王景弘撰写的《天妃灵应之记》碑记载,在其七下西洋的历程里,妈祖是所有同下西洋人员的精神支柱。用其原话说是:“诚荷朝廷威福之致,尤赖天妃之神保佑之德也。”
据《八闽通志》,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之前,就前往湄洲整修妈祖祖庙。
永乐七年郑和第三次下西洋时,郑和和太常寺少卿朱焯奉旨湄山致祭。史料记载:“中贵人三保者下西洋,为建庙宇海上,大获征应。郑和等率领兴平三卫指挥千百户并府县官员诣湄屿买办木石,修整庙宇。”
在郑和等人的力陈下,永乐十四年明成祖亲自撰写《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碑》,称“……湄洲神人濯其灵,朝游玄圃暮蓬瀛,扶危济弱俾屯享,呼之即应祷即聆……”使天妃庙祭更加隆重、热烈,之后,京师也兴建起妈祖庙,对妈祖女神礼待有加。
莆田当地的一部《天后显圣录》还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成祖永乐元年,钦差大臣郑和下西洋,途遇海浪狂飙,祷神求庇遂得安全,归奏上,奉旨差官湄屿致祭,赏其族孙宝钞各五百贯。说的是因为妈祖保佑郑和,其后代得到朝廷的奖赏。
“如果说元代漕运是把妈祖信仰由南方传播到北方外,那么,郑和与王景弘下西洋则主要是把妈祖崇拜由海内向海外传播,即明代妈祖信仰向海外扩大。”蒋维锬说。(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文化顾问、省闽台交流协会学术专员)
沿海地区,真诚祭祀妈祖娘娘,可以国泰民安。
妈祖,又称天妃、天后、天上圣母、娘妈,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祇。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
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湾口,有一个美丽的岛屿叫湄洲岛。岛上有一座巍峨雄伟、金碧辉煌的庙宇,供奉着世界闻名的“海神”妈祖。
妈祖出生于仕宦之家,是福建晋代晋安郡王林禄的二十二世孙女。是当地的望族。她原名林默,妈祖父亲林惟悫,母亲王氏,二人多行善积德。
妈祖是莆田望族九牧林氏后裔。妈祖曾祖父莆田人林保吉,参加北宋军队,林保吉参与了作战指挥。妈祖祖父莆田人林孚,妈祖父亲莆田人林愿,林愿后辞官回乡。
为了保护民众,赤脚大仙,请玉帝、王母娘娘敕封一个海神。
后来,赤脚大仙考察人间,发现林愿家族功德很大,行善积德造福苍生,于是选准林家,诞生未来海神妈祖。
机缘成熟,林愿妻子王氏祈求观音菩萨保佑生孩子。
观音菩萨护佑加持,现身赐一朵孵化。于是妈祖母亲王氏便怀了孕。
王氏怀孕14个月后,到北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傍晚,王氏将近分娩,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室中,光辉夺目,香气飘荡,久久不散。
又听得四周隆隆作响,好似春雷轰鸣,地变紫色。王氏感到腹中震动,妈祖于是降生。因生得奇,甚为疼爱。
她出生至满月,不哭不闹,因此,父亲给她取名“默”。
关于妈祖,最早史料记载于,南宋廖鹏飞于绍兴廿年所写的〈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谓:“世传通天神女也。姓林氏,湄洲屿人,能预知人祸福……”
同样的记载也出现于明代的《三裁搜神大全》卷四:“林默母陈氏,尝梦南海慈航,与之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清代《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按《莆田县志》这样写道:“林默出生时,而地变紫,有祥光异香。林默则满周岁时,在襁褓中看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慈航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
少年时,一日在家静思熟读诗书,偶见一怪异道人从门前过,心中顿悟,拜之为师(诸葛长青:这是赤脚大仙变化的),得‘玄微真法’。
故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若以病告,辄意。这些都是说她有生有异能,少年慕道,精于占卜,长于医术,为民解忧;成年后的妈祖,这些特点更是突出,立志普济众生,坚决不嫁,父母最终也都顺从了她的意愿,使她更能专心致志地做慈善事业。
由于平素精研医理,常为众人治病,教众人防疫消灾,也就赢得了大家的钦佩尊重,人们无一不感颂她的功德。林默素来性情和顺,热心助人。不图回报的为邻里乡亲们排忧解难,更是常引导人们趋吉避凶,预防海难。邻里乡亲遇到困难,都愿意跟她商量,请求帮助,久而久之,林默大仁大义的事迹也就逐渐的传开了。
生长在大海之滨的林默,还通晓天文气象,熟习水性。湄洲岛与大陆之间的海峡有不少礁石,在这海域里遇难的渔舟、商船,常得到林默的救助,因而人们传说她能乘席渡海。她还会测吉凶,必会事前告知船户可否出航,所以又说她能“预知休咎事”,称她为“神女”、“龙女”。
987年(宋太宗雍熙四年九月初九),是年仅二十八岁的林默羽化飞升之日。这一天,湄洲岛上群众纷纷看见,妈祖同诸姐登高于湄峰之巅,告别亲人们之后,独自乘长风驾祥云,翱翔于苍天皎日之间,忽见彩云布合,人亦不可复见。此后,航海的人又常见林默身着红装飞翔在海上,救助遇难呼救的人。因此,海船上就逐渐地普遍供奉妈祖神像,以祈求航行平安顺利。
妈祖一生在大海中奔驰,救急扶危,在惊涛骇浪中拯救过许多渔舟商船;她立志普救众生,护佑渔民,专以行善济世为已任。历代对妈祖的赐封根据史料,北宋、南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对妈祖多次褒封,封号从夫人、天妃、天后到天上圣母,并最终列入道教祭典和国家祀典。
妈祖乡人感其治病救人的恩惠,于同年在湄洲岛上建庙祀之,这就是名闻遐迩的湄洲妈祖庙(道观)。祖庙于公元1023-1032年(天圣年间)扩建,日臻雄伟。1403年-1424年(明永乐年间),航海家郑和曾两次奉旨来湄屿主持御祭仪式并扩建庙宇。
至清康熙时,已形成了具有五组建筑群的“海上龙宫”。可惜,原有金碧辉煌的建筑群已废圯,现存原建只剩下“林默的父母祠”,规模较小。
湄洲祖庙进行了大量的复原修建工作,另投资1亿多元兴建了妈祖新殿,新殿宏伟壮观,被世人誉为“海上布达拉宫”。经过千百年的分灵传播,随着信众走出国门,妈祖也从湄洲逐渐走向世界,成为一尊跨越国界的国际性神祇,并对于东亚海洋文化及中国沿海文化产生重大的影响,被学者们称为妈祖文化。
除莆田湄洲岛的上妈祖庙外,泉州的天后宫,宁波庆安的天后宫,天津的天后宫,澳门的妈祖阁,台湾北港的朝天宫和鹿港妈祖庙,汕头妈屿岛的天后古庙,汕头市区升平路的老妈宫,漳州漳浦的乌石天后宫为中国天后宫有名的大庙。道教封号:辅兜昭孝纯正灵应孚济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因林默救世济人,泽被一方,被朝廷赐封,沿海人民尊为海神,立庙祭祀。后因灵异非常,屡显灵于海上,渡海者皆祷之,被尊为天上圣母,庙宇遍海甸。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1000多年,起初作为民间信仰,后来成为道教信仰,最后成为历朝历代国家祭祀的对象,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信仰所不曾有过,不可思议的。历代皇帝的尊崇和褒封,使妈祖由民间神提升为官方的航海保护神,而且神格越来越高,传播的面越来越广。由莆邑一带走向五湖四海,达到无人不知,无神能替代的程度。
提到妈祖的显圣,始于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路允迪出使高丽,“感神功,奏上。立庙江口祀之,(徽宗)赐顺济庙额。”其后,妈祖的加封原因皆为“神雾神济兴、泉饥”,“以神助火焚强寇”(《湄洲屿志略·卷二·封号》)。
从1156年(宋高宗绍兴二十六年)起至清朝,历代皇帝先后36次册封,封号由2字累至64字。爵位由夫人、妃,天妃(明永乐年间),立庙京师,而至1648年(清康熙二十三年)封天后。 并列入国家祀典,进行春秋祭祀,所属宗教为道教。
妈祖在宋,元,明,清受到的国家祀典就达36次,清朝咸丰给予最长封号“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佑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导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后来同治十一年(1872年),要再加封时,“经礼部核议,以为封号字号过多,转不足以昭郑重,全部字后再加上‘嘉佑’二字。”道教的妈祖阁为澳门最古老建筑之一。
台湾的妈祖信仰十分普遍,台胞三分之一以上信仰妈祖,台湾全岛共有大小妈祖庙510座,其中台南一地即有116座。它们的名字很多,有的叫天妃宫、天后宫、妈祖庙;有的叫天后寺、天后祠、圣母坛;也有的叫文元堂、朝天宫、双慈亭、安澜厅、中兴公厝、纷阳殿、提标馆等。福建、台湾、广东及东南亚的林氏宗亲都称妈祖为:姑婆、姑婆祖、天后圣姑、天上圣母姑婆等。据不完全统计,全世界有妈祖信众2亿多人,仅在台湾就有信众1700多万。妈祖信仰流变全球,全世界各地种族纷纷信仰妈祖,祈求妈祖永保平安!
历代褒封
宋朝
宣和五年1123年,宋徽宗赐“顺济庙额”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宋高宗封“灵惠夫人”
绍兴三十年1160年,宋高宗加封“灵惠昭应夫人”
乾道二年1166年,宋孝宗封“灵惠昭应崇福夫人”
淳熙十二年1184年,宋孝宗封“灵慈昭应崇福善利夫人”
绍熙三年1192年,宋光宗诏封“灵惠妃”
庆元四年1198年,宋宁宗封“慈惠夫人”
嘉定元年1208年,宋宁宗封“显卫”
嘉定十年1217年,宋宁宗封“灵惠助顺显卫英烈妃”
嘉熙三年1239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妃”
宝祐二年1254年,宋理宗封“灵惠助顺嘉应英烈协正妃”
宝祐四年1256年,宋理宗封“灵惠协正嘉应慈济妃”
开庆元年1259年,宋理宗封“显济妃”
景定三年1262年,宋理宗封“灵惠显济嘉应善庆妃”
元朝
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灵惠协正善庆显济天妃”
至元十八年1281年,元世祖封“护国明著天妃”
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元世祖封“护国显佑明著天妃”
大德三年1299年,元成宗封“辅圣庇民明著天妃”
延佑元年1314年,元仁宗加封“护国庇民广济明著天妃”
天历二年1329年,元文宗封“护国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至正十四年1354年,元惠宗(元顺帝)封“辅国护圣庇民广济福惠明著天妃”
明朝
洪武五年1372年,明太祖封“昭孝纯正孚济感应圣妃”
永乐七年1409年,明成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天妃”
清朝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清圣祖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仁慈天后”
乾隆二年1737年,清高宗封“妙灵昭应宏仁普济福佑群生天后”
嘉庆五年1814年,清仁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祐天后”
道光十九年1839年,清宣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天后”
咸丰七年1857年,清文宗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弘仁普济福佑群生诚感咸孚显神赞顺垂慈笃祜安澜利运泽覃海宇恬波宣惠道流衍庆靖洋锡祉恩周德溥卫漕保泰振武绥疆天后之神”
现代
2009年10月,妈祖信仰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福生无量天尊。孔子。耶稣。穆罕默德。
十方三世诸佛菩萨。
三界十方一切神仙。
古今中外一切圣贤。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持之以恒、有求必应。

《诸葛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