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纵横家文化
南怀瑾说国学:会读书等于看书一百次
发布时间:2021-11-26 阅读数:
南怀瑾说国学:会读书等于看书一百次
读书,读好书,读出来。
……诸葛长青
怎么读书?
诸葛长青推荐南怀瑾文教基金会荟萃的南怀瑾先生读书法,分享有缘者。
南怀瑾先生说:
学国学,我主张千万注意朗诵!
……这个朗诵没有规格的,你自己可以编,去唱。
朗诵有个什么好处?你不要管你自己声音好不好听,又不是唱歌,歌是给人家听的。所以古人叫读书,在书房里读书吟诗叫“无病呻吟”。有时候啊,自己看到有感想,吟诵“竟日残莺伴妾啼,开帘只见草萋萋”,是自己对自己的欣赏。你这样一次读书,等于你们现在看书一百次,千万注意!不然你书是看多了,记住没有呢?记不住。这是讲国学嘛,所以古人叫“读书”,读出来,读的方法里头一个默念,一个朗诵,朗诵就是开口念,这叫读书。北方叫“读书”,南方叫“念书”,这样念书,心裡、脑子里会记得深刻,心情也很愉快,心理情绪自然得到调节。这是学国学的第一步。
——《漫谈中国文化》
我们以前讲到中国文化,是靠读书来的。现在我想在座的诸位,不知道什么叫读书。书是怎么“读”出来的?以我以老卖老看来你们在座诸位,都很年轻,跟我差一大截。你们不是“读”书来的,是“看”书来的,你们是“考试”来的。
自从推翻了清朝,一九三〇年以后的教育就更糟糕了。由小学读到中学,中学读到高中,到了高中以后,中学的东西不要了。高中读到大学,前面都不要了。大学以后读到考试出国留学,留学回来,以前几十年读书都浪费了,因为书不是“读”来的。所以讲中国文化,不管是外文也好,中文也好,都没有基础的。
我在大学里也教过书,也带了很多硕士、博士的学生,我上课从来手边不带资料的。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因为是读书“读”出来的!
什么叫读书?“读”书是用嘴巴念的。所以,我这七八年当中,在内地提倡儿童读经,从幼小儿童起就读书,现在这个无形地推动,不但影响国内,还影响到外国。像我,当年就是受这样教育。
从幼小记下来的东西,越到后来越有用,不用思考脑子里就出来了。所以,只要带一支笔,以前是一支粉笔就来上课了,讲到哪里,原文就背出来念出来,还要一字不漏。所以说现在,要这种读书方法才行。
我发现,半个世纪来,不但中国人,连外国人也不读书了。譬如英文、法文、德文,以前也是这样读出来的。现在也同我们一样,靠现场记出来,为了考试,考试完了,东西统统丢掉了。浪费精神、物力,浪费人的脑筋,再把世界上的人都变成近视眼…
我告诉大家,背诵,你们不要觉得新奇,这是古老的办法,像我小的时候就是读书背诵。现在真的要讲学问,你们注意喔,你们大概不到三十年就看到了,将来整个人类文化统一,这是人类整个的文化趋势。你们应该有这个心理和眼光的准备,才可以谈文化。不要只认为中国文化了不起,也不要认为西方文化起不了。
当年大家的教育统统背诵的,英文、法文、德文也一样要背诵,现在外国人也发现自己不背诵的缺点了。背诵有个什么好处呢?美国人的资料告诉我们,背诵还可以治脑的毛病,治帕金森病等等,治记忆不好的毛病。背诵英文还不行,最好是背中文,尤其中文对治脑病最好。
——《南怀瑾讲演录》
02
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
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等很基本的一些书。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他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读。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涵义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说,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
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採取朗诵、背诵方法,而著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採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地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跳,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
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可怕的是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重新建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己独立一个系统,不与外面接触的,始终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鬆愉快地背诵,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们需要认识背诵,重点在哪里,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化,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十二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一卷卷卷起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券有益。自秦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距离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这些老先生亲口背出来,口口相传。你以为是像现代靠印刷术、电脑联网出来?不是的,都是背出来的。他们这些读书人、大学问家,怎样读书呢?都背来的。比如过去背了的《大学》、《中庸》,随时想起就背一背,从小背到老,中国文化是这样背下来的。即使到了宋朝以后,发明了印刷术,还要背啊,因为那时印书不是很普及,也是很困难的。甚至到满清末年民国初年,在我小的时候,有些书还是借来抄,亲手抄,然后背。当时印刷业并不像现在这样发达,一本书、一篇文章要亲笔抄写三遍,还要背给老师听。像林则徐、林则徐的好朋友龚定庵这些人,都是背书的,而且背的很熟啊!背诵的方法,不但不妨碍社会的发展,反而使社会文化发展更发达、更精详。可是现在人不懂,以为背书是背死书。
至于背书的理论基础,这就牵涉到修养的科学,以现在来讲,牵涉到脑的科学。背书非专一、安定不能背起来。小孩子背东西是不痛苦,是很快乐的。因为专一唱歌、专一背书,脑筋就更宁定,思想行为都要变的。这个就要讲到脑波的问题,譬如大家讲修养、修道,打坐就是使脑神经专一思维,专一思维,就宁定,使身体生理机能改变,健康起来。脑子变健康,那么思想行为也变健康了。背书有很多很多好处的,现在一般医学,尤其脑科医学,还没有作详细研究。关于脑科医学这点,我也不是专家,只是大概提一下,背诵的作用,可增加一个人的智力、记忆力、思考能力,使头脑就更细腻、更精详。
我们现在提倡儿童智慧的开发,习惯也叫读经,就是那么一种古老的方法,那么简单一条路线。这个工作每个家庭都可以开始,拿本古书就可以背。
——《关于“中西方文化导读活动”的讲话》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本文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please forward this article,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Zhuge Changqing: Zhuge Changqing, the inheritor and promo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Zhuge Changqing has a deep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hilosophy, education, Feng Shui, environmental planning, etc.,is willing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good morality, revitalize China and benefit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people with the same ideals in the world.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Zhuge Changqing mailbox:
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