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纵横家文化
诸葛长青:三星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发布时间:2022-11-14 阅读数:
|
诸葛长青:三星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诸葛长青:三星堆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诸葛长青 今天的我们,要感恩古代先哲们通过青铜器、玉器等给我们留下国学传统文化精华。 ……诸葛长青
历史大潮滚滚向前。
时代在变,什么不变呢?
诸葛长青认为,唯一不变的就是融入我们血脉的中华国学传统文化。
中华国学传统文化,自从中华人类始祖伏羲、女娲开创以来,就始终通过图画、口耳相传、铜器、石刻、岩画、故事、书籍等各种方式流传。
诸葛长青认为,尤其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更是代代流传。
中华国学传统文化已经成为遗传密码,在中华民族持续发展中,持续流传。
对于“三星堆文化”,诸葛长青研究认为,三星堆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青铜器文化、玉器文化、陶器文化、龙文化、首领文化、巫术文化、人巫合一、天人合一文化、宇宙能量文化等。
诸葛长青认为,我们要感恩古代先哲们,为我们流传下来的国学传统文化。
一、三星堆文化发展过程
诸葛长青认为:三星堆文化遗址,是古代流传中华国学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
据报道,三星堆古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因为遗址附近有三个黄土堆,旁边还有一个月亮形状的台地,这个地形犹如“三星伴月”,因此得名三星堆。
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到现在已经出土了一万多件精美文物,震惊了世界,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世界第九大奇迹。
诸葛长青看到新闻媒体报道“三星堆文化”发现过程:
1929年,当地农民燕道诚淘沟时偶然发现一坑玉石器。
1931年春,在广汉县的英国人董笃宜听到这个消息后,找到当地驻军帮忙宣传保护和调查,还将收集到的玉石器交美国人开办的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保管。
经过时任华西协合大学古物博物馆馆长戴谦和鉴定,认定其为至少是距今3000年前的商周时期遗物。
1934年,时任华西协和大学博物馆馆长的葛维汉,在广汉县长罗雨苍的邀请之下,组织了一支考古队,带着审批手续来到广汉,开始了在三星堆的首次考古发掘,共出土文物600多件,包括石璧、石环、石斧、绿松石、料珠和陶器等,葛维汉大胆推测,器物的年代上限为铜石并用时代(新石器晚期向青铜时代过渡的时段),下限大约为公元前1100年(距今约3100年),一时引起轰动,但因战乱,三星堆挖掘工作只能暂时停止。
1950年考古初期未考虑其规模,所以将三星堆遗址北部的月亮湾地点和南部的三星堆地点各自当作一个遗址,分别命名为“横梁子遗址”和“三星堆遗址”。
1963年,由冯汉骥领队,四川省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系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再次发掘了三星堆遗址的月亮湾等地点,展现了三星堆遗址和文化的基本面貌。
当时,冯汉骥教授曾认识到,三星堆“一带遗址如此密集,很可能就是古代蜀国的一个中心都邑”。
1980年清理出大片的房址遗迹,出土标本上万件,三星堆文化由此得名。
1986年发现1号、2号“祭祀坑”出土金杖、黄金面罩、青铜神树、象牙等珍贵文物1720件。
由此证明这是古蜀王国的中心聚落,很可能是一个国都中心。
出土的器物有极强烈的本地特征,完全不同于中原殷商文化。
这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也奠定了三星堆在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地位。
2019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通过调查勘探,在1号、2号“祭祀坑”的旁边又新发现6个“祭祀坑”。
2020年10月开始正式考古发掘。据了解,在大约一年的发掘时间内,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已出土金器、青铜器、玉器、象牙等近2000件大大小小的文物,都是非常重要的新发现。
2021年3月20日出土金面具、鸟形金饰片、青铜神树、牙雕残件等文物500余件。
此次考古采用了方舱、平台、3D打印高光谱扫描等大量新技术。
2021年5月至今,考古学家们又新发现了500多件文物,其中包括完整金面具、青铜“神坛”、神树纹玉琮等“国宝”。
最吸引公众眼球的莫过于3号“祭祀坑”新出土的完整黄金面具。
至此,三星堆遗址共出土了一万多件文物,震惊了世界。
二、三星堆文化与古蜀国
诸葛长青研究发现,很多专家把“三星堆文化”与古蜀国紧密联系在一起。
实际上,如果将“蜀”、蚕丛和扶桑联系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其中一个核心是蚕。
蜀的本义就是蚕,蚕丛是蚕,扶桑是一种神桑树,那么大眼青铜面具很可能是古蜀人崇拜的蚕神像。
古蜀国,一个尘封在历史中的名字又再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古蜀文明自岷江上游兴起,从原始氏族部落开始,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及融合,变为蜀人,并转型成封建制国家。
传说蜀人起源于蜀山氏,从蚕丛氏称王开始,历经蚕丛、柏灌、鱼凫、杜宇、开明五个氏族的统治。
约前11世纪,蜀国参与了武王伐纣的战争,为“牧誓八国”之一。
西周初期,蜀王杜宇自立为帝,号望帝。杜宇在位时期,迁都郫邑,教民耕种,开疆拓土,使蜀国成为西南地区的大国。
约前7世纪,杜宇氏禅让于鳖灵,建立开明王朝,号丛帝。
从前451开始,秦蜀两国围绕南郑(汉中)展开了长期的争夺战,至前387年,蜀国最终夺回南郑。
前367年,开明九世徙治成都,始立宗庙,复称蜀王。
前316年,秦惠文王乘蜀国与巴国、苴国交战之际,遣张仪、司马错沿石牛道伐蜀,蜀王开明十二世战败被杀,古蜀国灭亡。
为了区分后世以蜀为国号的蜀国,一般称先秦时期的蜀国为古蜀国。
考古发现表明古蜀国拥有发达的青铜冶炼技术、成熟的黄金加工技术,同时也是一个神巫色彩浓厚的国家。
李白在他著名的《蜀道难》中曾描述过古蜀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蜀人大致是商代到战国后期,主要活动在四川盆地的西部,但在势力全盛时,也曾到达陕西南部和云南北部的某些地区。
蜀人传说中的领袖有蚕丛、柏灌、鱼凫等人,最初活动在川西岷山一带,以后才逐渐迁徙到成都平原。
在商代的甲骨文中,曾经有蜀的记载,武王伐纣时,有蜀人参加。春秋中期,蜀人由杜宇氏统治,建立蜀国,都于郫(今郫县)。
春秋后期到战国,开明氏取代杜宇氏为蜀王,原来定居广都樊乡(今双流),大约在战国前期迁到成都。
疆域北至汉中,南到今青神,西达天全、芦山,东抵涪水。
居川西平原,从事农业。
在此时期中,蜀曾不断与秦、巴作战。
蜀的国名与开国国王蚕丛这个名字,都表明其与养蚕有关。蜀地很可能是中国最早开始养蚕的地方。
东晋常璩撰写于晋穆帝永和四年至永和十年(348—354年)的《华阳国志》是中国最早记述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地方历史、地理、人物等的地方志著作,全书共12卷,其中一卷是《蜀志》,记述蜀国的历史。
按照《华阳国志》的记载,中国“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居然是黄帝之子与蜀山氏之女的孩子:“蜀之为国,肇于人皇,与巴同囿。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颛顼;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武王伐纣,蜀与焉。其地东接于巴,南接于越,北与秦分,西奄峨嶓。地称天府,原曰华阳。”
说四川是天府之国,就是这么来的。
《华阳国志》中对蜀国的描写有许多怪异之处,比如,说蜀国的第一位王蚕丛“其目纵”,一说眼睛竖长着,一说是眼睛凸出。
三星堆中就出土了这样的面具:青铜纵目面具为三星堆“六大国宝”之一,宽1.38米,高0.645米,眼睛呈柱状向外凸。
一双雕有纹饰的耳朵向两侧充分展开,造型雄奇,威严四仪,为世界上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青铜面具。
古蜀国最后如何落下帷幕?
在公元前316年落下了帷幕。
这一年,秦惠王在位时的秦国灭掉了蜀国,蜀地从此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秦灭蜀后,蜀人残部一支在王子安阳王带领下辗转南迁,最后到达交趾,在现今越南北部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并持续了100多年。
所以蜀人还是越南人的先祖。
三、三星堆文化神奇之处
诸葛长青:三星堆文化,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智慧。
三星堆古遗址分布面积12平方千米,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现有保存最完整的东、西、南城墙和月亮湾内城墙。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至今出土的上万件文物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在中国的文物群体中,属最具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和最富观赏性的文物群体之一。
在这批古蜀秘宝中,有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有宽1.38米的青铜面具、更有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
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满饰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
三星堆遗址年代久远,出土文物器型硕大造型怪异,与中原文明出土文物截然不同,因而引发了众多猜测。
他们是外星人?是《山海经》记载的神话传说的原型?
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被很多人认为就是《山海经》中的扶桑。
《山海经·海外东经》中记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之前三星堆出土的青铜神树共有八棵,其中修复完整的一棵高达395厘米,是全世界已发现的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被命名为一号神树。
另外还有一棵只有下半部分树身,被命名为二号神树。
一号神树由基座和主体两部分组成,树顶已残缺,基座仿佛三座山相连,主干三层,于山顶节节攀升,树的树枝分为三层,每层三枝,树枝上分别有两条果枝,一条向上,一条下垂,果托硕大,全树共有九只鸟,站立在向上果枝的果实上。
这两者的关系是说明三星堆中的就是扶桑,还是说《山海经》中记载的确有其事?
现在三星堆发现的6个“祭祀坑”平面均为长方形,规模在3.5平方米至19平方米之间。
目前,3、4、5、6号坑内已发掘至器物层,7号和8号坑正在发掘坑内填土,现已出土金面具残片、鸟形金饰片、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精美牙雕残件、玉琮、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这些出土文物都是珍贵的遗产,也是重要的学术研究材料,相信一定会对解开三星堆这个世纪之谜产生重要作用。
四、三星堆博物馆展示“三星堆文化”
诸葛长青:三星堆博物馆是很好的国学文化传统文化展示平台。
1.三星堆博物馆(Sanxingdui Museum)于1992年8月奠基,1997年10月建成开放,位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星堆遗址东北角,地处广汉城西鸭子河畔,南距成都40公里,北距德阳26公里,是中国一座现代化的专题性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博物馆有两个展馆,其展示面积近12000平方米。
1988年4月,三星堆博物馆筹备处成立。
1989年3月,三星堆博物馆主体建筑设计方案通过审定。
1992年8月,三星博物馆奠基。
1994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主馆土建工种竣工。
1995年6月,三星堆博物馆《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陈列》形式设计方案通过审定。
1996年8月,三星堆博物馆内部装修及陈列布展,外部园林建设及附属建筑等工作全面展开。
1997年10月,三星堆博物馆建成开放,全面展示三星堆文物。
2008年7月,三星堆博物馆青铜馆陈列改造工程竣工。
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表示,将筹建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9月28日,三星堆博物馆开放式文物修复馆开始试运行,面向游客免费开放,三星堆遗址祭祀坑发掘出土的最新文物,亮相修复馆。
10月,三星堆遗址2021年最新发掘成果陆续发布,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博物馆“上新”一批文物展品,吸引了大量文博爱好者和游客慕名前来。
11月,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李蓓在成都表示,为持续提升三星堆博物馆的展陈水平、扩大三星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建设工程已启动,下一步将高标准高质量设计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
12月15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专项工作组第四次联席会在四川广汉举行。
会上,来自四川的三星堆博物馆与来自重庆的大足石刻研究院签订合作协议,官宣组成CP,将在共建巴蜀文旅走廊、学术文化交流方面展开合作。
2.三星堆博物馆馆体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的相结合,融原始意味和现代为一体,旨在表现出三星堆文化及三星堆文明。
馆外配置有仿古祭祀台和供现代文体活动的大型表演场;有古典风格的附属建筑群和餐饮娱乐设施;有草坪、水域湖面、假山、水车;还有儿童乐园。
博物馆主体建筑外形追求与地貌、史迹及文物造型艺术相结合的神韵,也体现了博物馆“馆园结合”之特色。
综合馆陈展金、铜、玉、石、陶等各类文物,以类设题,因题见意,纵向贯通、横向展开,介绍古蜀历史及三星堆古蜀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
该馆以三星堆遗址全景挂屏为主体展品,以神坛底部一对造型奇特的神兽为原型制作主体雕塑,辅之以大型壁画“长江文明之源”。
3.综合馆分为六个单元:
第一单元为“雄踞西南——古蜀2000年的沧桑史”;
第二单元为“物华天府——三星堆的农业与商贸”;
第三单元为“化土成器——三星堆陶器”;
第四单元为“以玉通神——三星堆玉石器”;
第五单元为“烈火熔金——三星堆冶炼”;
第六单元为“通天神树——古蜀人智慧与精神的象征”。
4.青铜器馆以青铜人首鸟身像为主体标志性雕塑,辅以大型铜质浮雕背屏,通过连续递进的场景组合,全面系统地展示三星堆的青铜雕像群及一批古蜀青铜神品重器。
青铜器馆分六个展厅,分别为:
一展厅为“铜铸幻面,寄载魂灵——奇秘面具”;
二展厅为“赫赫诸神,森森群巫——神巫群像”;
三展厅为“皇天后土,人神共舞——祭祀大典”;
四展厅为“矗立凡间,沟通天地——群巫之长”;
五展厅为“千载蜀魂——奇绝的宗庙神器”;
六展厅为“心路历程——三星堆考古录”。
五、“三星堆文化”研究与未来弘扬
诸葛长青认为,对于三星堆文化,在考古的基础上,重要的是汲取其中精华部分,结合时代进步,进行梳理,大力弘扬其中精髓。
这是我们当代国学传统文化研究者必须做好的事情。
诸葛长青对三星堆文化建议五点:
一是应当破解三星堆文化含义。
二是汲取三星堆文化精髓。
三是培养三星堆文化传承人才。
四是把三星堆文化融入国学传统文化弘扬之中。
五是出版系列三星堆文化研究成果。
祝福我们中华国学传统文化传承过去,走向未来!
(本文参考选用三星堆博物馆、《新民周刊》《人民文博》等媒体报道)
学习圣贤,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诸葛长青邮箱:zhuge8031@163.com)
(转发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please forward this article,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Zhuge Changqing: Zhuge Changqing, the inheritor and promo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Zhuge Changqing has a deep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hilosophy, education, Feng Shui, environmental planning, etc.,is willing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good morality, revitalize China and benefit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people with the same ideals in the world.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Zhuge Changqing mailbox:
zhuge8031@163.com |

《诸葛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