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伊斯兰文化
毛泽东读书的秘密:令人叹服!
发布时间:2022-11-25 阅读数:
毛泽东读书的秘密:令人叹服!
一代伟人毛泽东,不仅是一位帝王,更是博学多才文武双全的榜样,他的身上展现着万丈光芒,令人敬佩。就拿他读书学习来讲吧,诸葛长青认为,他的“交叉式读书法、自比为牛进了菜园、读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三点,对于我们迅速提升知识、提升素质,具有不可思议的作用。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伟哉,毛泽东! --- 诸葛长青
第一秘密:交叉式读书法。毛泽东经常看书看得很晚,他的保健医生徐涛很担心他的身体,劝他多休息,但是他不听。 诸葛长青:多读书,才能知识渊博。 诸葛长青认为,作为领导,作为想成就事业的人,必须多读书;没时间读,可以请专家顾问讲给你听。
1912年,有半年时间,毛泽东每天到定王台的图书馆读书。他总是早上第一个进馆,中午吃两块米糕,直到黄昏闭馆。 当时图书馆内挂有一幅《世界坤舆地图》,青年毛泽东每次经过都会细看一阵子,他说他在地图前认识到,原来世界这么大,以“四海自居”的中国只在地图占有一隅,湖南更小,湘潭甚至找不到…… 毛泽东在将满18岁时来到长沙,首先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不久辛亥革命武昌首义,长沙反正。他就报名当了半年新军,“以为革命结束”,觉得无事可做,以第一名考取湖南全省高等中学校(次年改为第一中学),却不满死板的教学,于是退学,寄居在长沙新安巷湘乡试馆,定了一个在图书馆读书的自修计划,在图书馆,他“像牛闯进了菜园”。 第三秘密:读书要结合社会实践。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在《讲堂录》中记下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 毛泽东在一师读书时即被誉为“毛奇”,这时他已文武兼备,1917年11月,驻在长沙城内的湖南督军傅良佐,在桂军谭浩明部的压力下弃长沙而逃,长沙成为空城,市内人心惶惶,而南面湘潭、株洲则有北洋军阀的溃军流窜向长沙。长沙南郊随时有作战的危险。当时一师学校决定,全校师生撤到长沙城东南阿弥岭躲兵。 时任学友会总务的青年学生毛泽东力言离校反而易被打劫。当17日,一部溃兵仓皇麇聚于猴子石方向,不知长沙城内驻军情况虚实时,毛泽东敏锐地判断溃军既疲且慌,徘徊不前,证明并不知道桂军尚未入城,可设法将其赶走,于是迅速组织校内自愿军胆大的学生百数人,拿着木枪,分三队,绕道埋伏在猴子石附近山头,同时联络附近警察分所,在暮色来临时,对天鸣枪,大放炮竹,齐声呼喊,“傅良佐跑了,桂军已进城,缴枪无事”。溃军不明虚实,三千人的部队悉数缴枪, 毛泽东曾这样评价自己一师的读书生涯:我的政治思想在这个时候开始形成,我也是在这里获得社会行动的初步经验的。 诸葛长青:读书要活学活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否则,就是书呆子了。
|

《诸葛长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