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墨家文化
孔子弟子:言偃(子游)用礼乐教化人心
发布时间:2021-12-16 阅读数:
孔子弟子:言偃(子游)用礼乐教化人心
孔门弟子,忠贤仁义,令人尊敬。
—— 诸葛长青
孔子,因材施教。
孔子,为中华民族培养很多圣贤栋梁。
在孔子七十二贤中,有一个南方弟子,名叫言偃,用礼乐治理社会,令人赞叹。
诸葛长青认为,我们今天学习孔子,要全方位的去学习去理解,要用“圣贤之心”学习圣贤,这样就可以进步神速了。
言偃(前506年—前443年),字子游,吴人(孔子家语记载为鲁人)。春秋时期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中唯一的南方弟子。
言偃,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县令,阐扬孔子学说,使用礼乐教化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吾门有偃,吾道其南”,人称“南方夫子”。
言偃用礼乐治理社会改变人心故事记录在《论语》第十七篇中。
诸葛长青认为,孔子弟子文韬武略,忠孝仁义,令人敬仰。
诸葛长青分享《论语》记载言偃音乐治理社会故事:
《论语》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诸葛长青认为这段话的基本意思是~
一天,孔子带着一部分弟子来到言偃任县令的武城县,听到县城里有优雅的管弦和歌唱的声音。
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
(孔子的意思是,为治理这么个小县城还用得着小题大做、以礼乐来教育吗?)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就会仁爱他人,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遵守法律道德,自觉接受命令。所以,我就用礼乐教化人心。’”
孔子说:“各位弟子们,言偃的话是对的,他做的很好,值得你们好好学习。我刚才说的话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据《论语》《礼记》等书记载,言偃在孔子处学习十分勤奋,遇到疑难问题常向孔子请教;孔子也视言偃为他所满意的及门弟子之一,曾向言偃描绘过他心中的理想社会的美境。
一次,言偃陪孔子参加腊祭(十二月时猎禽兽岁终祭先祖的一种活动),祭祀仪式结束后,两人走到宗庙外面高大的建筑物旁边,孔子仰天长叹。
言偃觉得十分奇怪,就问道:老师为什么叹气?
孔子说:我没有赶上大道实行的时代和三代(夏、商、周)英明人主当政的时代,可心里总是很向往啊!
接着孔子滔滔不绝地向言偃描述了"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的大同社会的景象。这在言偃的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孔子决心实践老师的教诲,后来在鲁国当武城宰相时,遵照师训,以礼乐教化人民,做出了成绩。
孔子还言偃道:你在这里得到什么人才没有?
言偃回答说:有一个叫澹台灭明的人,走路不抄小道,不是公事从不到我屋里来。言下之意是此人行为端正,不对上司拍马奉承,是可以重用的一个人才。这说明言偃很能识别人才,当了官以后,不是专喜听恭维话的。
鲁悼公二十五年,言偃去世,葬于虞山东麓,从祀孔庙,成为称“孔门十哲”第九人,享受儒家祭祀,历代追封丹阳公、吴国公。明朝嘉靖时期,定称“先贤言子”。清朝设置五经博士一员,由言偃后裔世袭。如今虞山镇言子巷建有言子故宅,虞山东岭设有言子墓,学前街设有言子专祠,州塘畔有言子故里亭。
言偃死后得到后人的崇敬,累世不绝。
唐代开元八年(720年)他被列为十哲之列进入孔庙而受到人们的祭祀。十九年以后,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他被迫封为号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又被封为丹阳公。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被封为吴公。
元代大德年间,被封为吴国公。
明嘉靖年间,被封为先贤言子。清代承袭明代的封号。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朝廷批准在言偃后裔中设五经博士一员,世代承袭,用以奉祀先贤。清代几个皇帝南巡,先后派大臣到常熟言偃墓致祭,并赠送御笔题的匾额。
言偃墓位于虞山东麓,依山而建,气势雄伟。墓系一高大的封土堆,现在所存的基道由三座牌坊和一个石亭组成。第一座牌坊面临北门大街,上书"言子墓道"四个大字。入内有"影娥池",上架石拱桥一文学桥。过桥拾级而上是半山亭,亭内有匾,上有康熙题词"文开吴会"(吴郡与会稽郡)。再上行数十步为三道牌坊,横额石刻"南方夫子"四个大字。言子墓就在坊后。墓的附属建筑有罗城、祭台、飨堂等。墓道始建年月已无考,据文献记载,在汉武帝时,言偃的十七世孙言成大始修缮祖墓。至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常熟县令王明令昭示保护言子墓,后经历次修缮,现存建筑多为清代所建。现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有关言子的古迹,常熟城内还有数处。如东言子巷有言子故居,房屋为清代后期修建。第三进场上有《言子故宅记》石刻,第四进有言子像、碑亭。故居中还有墨井一口,又名言公井,它是宅中仅存的言子遗迹,已历二千多年。井旁有湖石一块,上刻隶书"墨井"两字。据载,井原深十丈,阔三丈,水黑而味甘,但今天已同普通水井无异。井旁原有洗衣石一块,周三尺,但已不知所终。东言子巷口有言子桥和文学桥。学前街文庙东侧有言子专祠,现已修葺一新。大东门外有言港桥。城南五公里处州塘桥东岸有言子故里碑亭,亭广一丈三尺余。亭内有"邑里崇名迹",东南钟大贤"石刻对联。上述这些古迹,今天尚能看到。还有的古迹则仅留遗迹了。它们是:书院弄有文学书院(后改名虞山书院)。据载,书院颇具规模,中有学道堂,西有言子祠、弦歌楼,西北为射圃,前为渊源池、知津桥等;河东街原有言氏家庙。内有门楼、正殿,弦歌楼,并有专门收藏祭器、遗书的后楼;南门大街有言子阙里坊。这些古迹,我们今天只能从文监察院记载或图画中想象当年的情形了。
言子的言行散见于《论语》、 《孟子》 、《礼记》、《史记》等。宋代辑《言子》二卷,后失传。明代侯先春辑《文学录》,邑令耿桔为之作注,但并未付印。至清代,言偃后裔言如泗搜讨遗佚,编纂成《文学录》三卷。有木刻本流传于今。
言偃为上海市奉贤区所崇尚,以为是其故乡,奉贤的得名就是来自言偃。据说二千多年前的先秦时期,被后世尊为圣贤的孔子办学兴儒,其弟子言偃学成后,辞官归学。相传公元前444年,言偃来到东海之滨开设学馆,不但教授弟子学文习字,更以儒学的礼仪教人育德。在言偃的倡导下,海隅处处可闻礼乐之声,言偃也被海隅百姓尊为“贤人”。为纪念这位毕生致力于传学兴礼的贤人,后人将县名取为“奉贤”,建造了“言子祠”,以表达怀念之情,更彰显后人以言偃为楷模,崇尚“敬奉贤人,见贤思齐”的民风。 如今“敬贤、学贤、齐贤”已然成为奉贤市民的行为准则。详见《奉贤历史文化名人》,张志弟著,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版。
言偃古迹。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诸葛长青,祝你成功。
(本文欢迎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
诸葛长青简介:诸葛长青,中国国学传统文化传承弘扬者,愿与天下志同道合者一起“学习圣贤、弘扬善德、振兴中华、造福世界”。
(please forward this article, please indicate the source)
Zhuge Changqing: Zhuge Changqing, the inheritor and promote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Zhuge Changqing has a deep research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hilosophy, education, Feng Shui, environmental planning, etc.,is willing to "inherit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promote good morality, revitalize China and benefit the world" together with people with the same ideals in the world.
(诸葛长青:zhuge8031@163.com)
Zhuge Changqing mailbox:
zhuge8031@163.com
诸葛长青中国梦
学习圣贤 弘扬善德
振兴中华 造福世界

《诸葛长青》
